匝间冲击耐压测试仪试验原理及试验规程
基本原理
匝间冲击耐压测试仪,又称匝间耐压测试仪或冲击耐压测试器,主要用于检测电机、变压器、电感线圈等绕组的匝间绝缘质量。
其核心原理是“对比法”:
产生高压脉冲:仪器内部储能电容通过开关向被测绕组施加一个瞬间的高压脉冲(通常为数千伏,但持续时间极短,能量可控)。
采集响应波形:这个脉冲在绕组中会产生一个衰减振荡的电压波形(称为“衰减振荡波”或“李萨如图形”)。
波形对比分析:
合格品对比:将一个已知良好的标准绕组(或称“基准绕组”)的响应波形存储在仪器中或显示在屏幕上。
被测品对比:将待测绕组的响应波形与标准波形进行叠加对比。
判断依据:如果绕组存在匝间短路、局部放电、匝数错误、嵌线错误等缺陷,其电感量(L)、电阻(R)和分布电容(C)会发生变化,导致振荡波的频率、幅度、衰减速度或形态发生改变。通过观察两个波形的差异,即可判断绕组是否合格。
试验规程
试验规程规定了测试前的准备、环境要求、测试参数设定等标准化流程。
测试前准备:
仪器检查:确认测试仪主机、接地线、高压测试线、配套夹具(如需要)完好无损。
环境确认:测试环境应干燥、清洁,无强电磁干扰。仪器和被测品应可靠接地。
被测品(DUT)准备:
确保被测电机/变压器绕组已清洁、干燥。
断开被测绕组与所有外部电路(如电源线、驱动器、其他绕组)的连接,确保处于完全隔离状态。
对于三相电机,应将被测相的其他两相短路并接地(具体请参照仪器说明书,这是为了提供一致的对比回路)
参数设定(关键步骤):
测试电压:根据被测绕组的绝缘等级、工作电压以及相关标准(如GB/T 22719, IEC 60034等)或制造厂规范来设定冲击电压值。
常见经验公式:测试电压 (峰值) = (2 * 额定工作电压 + 1000) * K
其中 K 是一个系数,通常取 1.0 - 1.5,对于新产品或严格测试可取更高值。务必以具体产品标准为准。
采样时间/频宽:根据绕组电感量大小调整。电感量大(如大电机)的绕组振荡频率低,应选择较长的采样时间;电感量小(如小变压器)的绕组振荡频率高,应选择较短的采样时间。
判断门槛(%):设置波形差异的允许范围,例如设置为5%。当波形面积差或幅度差超过此值时,仪器会自动判不合格并报警。初始设置可稍宽松,根据产品一致性调整。
基准波形获取:
选择一个经其他手段(如综合测试台)验证为完全合格的样品作为“标准电机”。
在其上施加设定的测试电压,采集其响应波形。将该波形保存为基准波形。
- 没有了
- 下一篇: sf6微水测量方法的分类及测量方法